|咨询电话
肝硬化(hepatic cirrhosis):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原因引起的、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、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。早期无明显症状,后期因肝脏变形硬化,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显著改变。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,目前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多见。
病毒性肝炎:在我国最常见,乙型肝炎病毒(HBV)为最常见的病因,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(HCV)及丁型肝炎病毒(HDV)感染,经过慢性肝炎阶段发展为肝硬化;甲型肝炎病毒(HAV)和戊型肝炎病毒(HEV)感染所致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。
慢性酒精性肝病: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脂肪变性,进而可发展为肝炎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。
循环障碍:肝静脉和(或)下腔静脉阻塞、慢性心功能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(心源性)可致肝脏长期淤血、肝细胞变性及纤维化,最终导致肝硬化。
胆汁性肝硬化:任何原因引起肝内外胆道梗阻,持续胆汁淤积,均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。根据胆汁淤积的原因,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。
药物或化学毒物:长期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及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,最终演变为肝硬化。
免疫疾病: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累及肝脏的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可进展为肝硬化。其他原因:寄生虫感染、遗传和代谢性疾病、营养障碍等。
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区别
肝硬化病程发展缓慢,临床将肝硬化大致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。
代偿期: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,可有腹部不适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,多呈间歇性,常于劳累、精神紧张或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现,休息及服用助消化药物可缓解。患者营养状况尚可,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。肝脏是否肿大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肝硬化,脾脏因门脉高压常有轻中度肿大。
失代偿期:症状较明显,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两类临床表现。
肝硬化的饮食指导
1、饮食治疗肝硬化患者饮食以高热量、高蛋白质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饮食为主,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,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摄入量。
2、严禁饮酒,适当摄入脂肪,动物脂肪不宜过多摄入,并根据病情变化、肝功能指标及时调整。
3、避免进食粗糙、坚硬或辛辣刺激食物,比如坚果、带骨头的肉等,脆硬的水果如梨、苹果等,因为肝硬化的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,如果进食粗糙食物就有可能划破这些曲张的静脉,引起消化道大出血。
4、有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,限制钠的摄入,饮水量应该控制在每天 1000ml 左右。
肝硬化的生活起居指导
1、疾病知识指导: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,并发症的预防及早发现、分析和消除不利因素,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。
2、休息与活动指导:指导患者睡眠充足,生活起居有规律,避免过度疲劳,以休息为主,视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。
3、皮肤护理指导: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皮肤干燥、水肿、瘙痒,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。指导患者勿使用具有刺激性的皂液和沐液,皮肤瘙痒给予止痒处理,嘱其勿用手抓瘙,以免皮肤破损。
4、用药指导:遵医嘱用药,勿擅自加减药物。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,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,及时就医、定期随访。
5、照顾者指导:指导患者家属理解关心患者,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