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咨询电话
时节更替,夏末的余热与初秋的微凉交织,正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高发的“多事之秋”。我们的胸腔,是人体至关重要的“核心舱”,里面居住着负责气体交换的“肺”和负责血液泵送的“心脏”夏秋交替时,气温骤变、空气干燥、过敏原增多,这些因素都会对您的“心肺功能”发起挑战。对于曾接受过胸部手术(如肺结节、肺癌、食管癌手术等)或本身患有慢性肺部疾病(如慢阻肺、肺气肿)的朋友来说,此时的防护更是重中之重。
以下是为您梳理的四大核心注意事项:
一、 呼吸道的“守护神”:防感冒、控感染
季节转换是呼吸道感染的“温床”,一次普通的感冒或流感,对于肺部功能偏弱的人群,可能引发肺炎、支气管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导致原有肺部疾病急性加重。
保暖有方,拒绝“秋冻”: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,尤其不适用于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佳者。早晚温差大,应及时增添衣物,保护好颈部、背部和口鼻,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。推荐“洋葱式穿衣法”,便于随时增减。
口鼻防护,成为习惯: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建议佩戴口罩。这不仅能预防病毒,还能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、花粉等过敏原。
接种疫苗,主动防御:强烈建议在秋季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。这是预防相关感染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手段,尤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至关重要。
二、 环境与运动的“平衡术”:保湿度、适锻炼
干燥的空气会损伤呼吸道黏膜,降低其防御能力;而不当的运动会给心肺带来额外负担。
保持空气湿润:室内可使用加湿器,将湿度维持在50%-60%左右,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舒适,减少刺激。同时,务必勤开窗通风,确保空气流通。
择时择地做运动:避免在寒冷、干燥的清晨或雾霾天进行户外剧烈运动。可选择在午后天气温暖时,或是在室内进行锻炼。推荐温和的有氧运动,如慢走、太极拳、呼吸操等,以运动后不感到胸闷、气短为宜。
坚持呼吸功能锻炼:特别是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,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是恢复和增强肺功能的“黄金练习”。每天坚持,能有效改善通气效率。
三、 饮食的“滋养法”:润肺燥、强心脉
中医认为“秋主肺”,秋季饮食应以“滋阴润肺”为原则,同时兼顾心血管健康。
多食白色食物:梨、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白萝卜等都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可以制作冰糖雪梨羹、银耳莲子汤等食疗方。
充足饮水,忌辛辣燥热:保证每日足量饮水,稀释呼吸道分泌物。减少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,以免助燥伤阴,加重秋燥。
低盐低脂,保护心血管:天气转凉,血管收缩,血压容易波动。饮食应保持清淡,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,维护心血管稳定。
四、 警惕身体的“预警信号”:早发现、早就医
具备健康意识,并能识别危险信号,是保护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如果出现以下症状,请务必及时就医,尤其是胸外科的“老病友”:
持续不退的咳嗽、咳痰,或痰液颜色、性质发生改变(如变黄、变绿、带血)。
不明原因的胸痛、胸闷、气促,且在活动后加重。
反复发热,尤其是伴有呼吸道症状时。
声音突然变得嘶哑。
无意中发现颈部、锁骨上出现无痛性肿块。
总结而言,夏秋交替时的健康秘诀在于:保暖防感、润燥养肺、适度锻炼、均衡饮食。这份关怀不仅来自您的家人,也来自每一位守护您胸腔健康的医务工作者。
愿您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,呼吸顺畅,心旷神怡,享受健康与安宁!